科举申遗,别被韩国抢先了
厦门日报社 2015-11-25 00:00
本报讯 (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欧阳桂莲)在科举制度被废除110年的2015年,研究科举的学者昨日在厦门大学提出,可以适时推动科举制度申遗了,否则韩国人又要抢申了。
韩国2012年曾办“科举考试”
第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昨日在厦大举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李世愉在致辞中表示,可以适时推动科举制度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他还提及,2012年韩国汉阳城举办“科举考试”,为申遗做宣传。
不过,李世愉认为,科举制度申遗并不是和韩国人斗气,而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官僚政治和社会历史进程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今天还在,高考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它当然是文化遗产。
在被问及此事是否靠谱时,厦大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潘懋元说:“我看没有什么不可以。”他还说,现在我们研究科举制度,是要为探讨考试改革留下一个鉴古知今的窗口。
以研究科举制闻名的厦大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废除科举制度,并不是说考试制度本身一无是处,考试制度是好的,只不过考试的内容不好。
按照李世愉的研究,科举制的确有负面影响,但是,很多人没有看到它的正面。他举例说,清朝的科举有个制度:发还落卷,即把落榜的考生的试卷返还给他,上面还有老师的评语,为的是显示考试的公平、公正和人性化。
北京碑林、南京贡院适合“科举申遗”
那么,科举如何申遗?
从字面上看,“申遗”是指世界上国家和地区以某一地区的特殊遗产价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加入世界遗产的行为。李世愉说,具体还得落实到地区,即要有地方提出来申请,学者再提供学术支持,而不能由学者去“申遗”。
北京的碑林、南京贡院被认为是合适“人选”。
不少老外也来参加科举研讨会
不过,“申遗”其实并不是这次研讨会的主题,会议还是讨论学术。该研讨会是在10年前、科举制度被废除100年时在厦大诞生的,一般每年举办一次,它之所以到今年是第十二届,是因为投身到科举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有两年各举办了两届。
不要认为科举研究学者都是老态龙钟的先生,昨天出现在研讨会的大多数是意气风发的中青年,而且不乏老外,如美国人、澳大利亚人、日本人。昨天,美国人戴沙迪操着一口还算标准的普通话,发表了自己的论文《八股文瞥见的“吾”和“自己”》,戴沙迪不经意地透露,他读中国文言文比读现代文更轻松。
本次研讨会由厦大教育研究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等主办,为期两天。
新闻网址:http://toutiao.com/news/6220870563577987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