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成果 >> 科举学研究 >> 正文

凤凰网:科举停废110周年 国内外学者厦大研讨“第五大发明”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15年12月08日 浏览次数: 字体:A+ A-

 

“第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厦门大学召开,这是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时隔10年之后,在科举废止110周年的时候,再度回到厦门大学举办。

来自美、日、韩、澳、等国及两岸三地科举研究领域的近120名学者围绕“科举文化与中华文明”、“科举制度创立1410周年的影响”、“科举停废110周年的影响”、“科举学研究”等议题展开广泛讨论。与会专家有教育部考试中心领导、福建省教育考试院领导、美国纽约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李弘祺、日本东北大学文学研究科教授三浦秀一、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中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世愉、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龚延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等许多著名学者。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在中国1300年的历史上,科举考试制度以其无远弗届的影响,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自唐宋以后,科举在当时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结构中占据着中心的地位,科举考试成为人文、教育活动的首要内容,是贯穿帝制中国后期的一根制度支柱和文化主脉。由于科举制度的长期存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科举时代”与“科举社会”。科举制还为对韩国和越南的所效仿,并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影响。由于科举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科举制可以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科举学”是以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历史上存在的科举考试制度及其运作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专学,具有独特性、重要性、广博性和现实性。科举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可以为现实考试改革提供历史借鉴。近年来,科举学研究方兴未艾,已经成长为一门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跨学科研究领域。1992年,刘海峰教授发文首倡创立“科举学”,此后20余年间,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科举、高考等考试理论研究“重镇”。2005年9月2日-4日,在科举制创立1300周年和科举废止100周年之际,“第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此后,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每年一届,轮流由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或高层文博单位主办,其中第五届在日本北海道大学举办,第七届在台湾清华大学举办,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届。这一会议业已成为海内外多学科学者围绕科举、考试问题交流、对话的重要学术平台。

网址:http://guoxue.ifeng.com/a/20151208/46574809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