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0日至22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办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史论坛在长春顺利举行。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教授、副主任张亚群教授和郑若玲教授及博士生金怀周、周钰笙一同参会。
9月21日上午的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教授作了题为“教育优先:清末科举新政中的策试改革析论”的主题报告。刘海峰教授指出,清末新政时期的科举新政第一次将学校教育提高到亘古未有的重要地位,而最后两次科举考试对策中出现的“强国之本,莫先于学”,“欲求富强,先明教育”之类的理念,则充分体现出科举变法中的教育优先政策,在当今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教授作了题为“留美教育对中国研究生教育模式建构的影响——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考察中心”的主题报告,详细解读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以及专业式研究生招生模式的具体流程。
9月21日下午的分会场报告阶段,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若玲教授和周钰笙博士生作了题为“英国A Level选考科目设置的历史变迁、特征及当代启示”的专题报告,强调了A Level选考制度不同改革时期的问题聚焦,及其所映射出的发展特征,其内在逻辑对我国高考综合改革具有诸多借鉴价值。
22日下午,郑若玲教授另外主持了第五分会场的下半场报告,金怀周博士生在该会场作了题为“对口援青‘天青’模式的成效与展望”的主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对口援青实践模式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成效。
22日上午,刘海峰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同时回顾了2007年1月在澳门大学召开的首届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总结的大会共识,介绍了两岸四地联合主办高校的情况。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澳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这八所大学皆为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教育史研究水平最高的大学,论坛的持续举办增进了两岸四地教育史学界的交流,推动了教育史研究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供稿人:周钰笙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