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至12月13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二十届年会在杭州召开。本届年会适值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成立四十周年,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联合承办,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来自全国各高校近700名代表,围绕“教育史学科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我院刘海峰教授、张亚群教授、郑若玲教授、覃红霞教授、王璞副教授以及15位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研讨会。
大会举行了纪念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播放老一代教育史研究者的访谈视频,举办“数代学人观中西,卌载光阴抚今昔”的论坛、向教育史学会第一届年会参与者致敬、四十周年新书首发式等多项活动,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史分会的发展历程。此次年会还举行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八届理事会换届大会。刘海峰教授被聘为教育史分会理事会顾问,张亚群教授当选为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郑若玲教授当选为理事。
会议包括2场大会论坛、14场分会场论坛和2场研究生论坛。我院师生作了多场论文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刘海峰教授作《跌宕起伏:中国高校招生考试70年》的大会报告,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从高考制度的建立发展、高考存废与评价跌宕起伏、高考录取人数与录取率起伏增减、招考发展趋势四方面深入解析我国高考招生政策的演变历程。在分会场中,张亚群教授作了《通专结合培养模式的变革:历史审思与现实选择》的报告,论析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轨迹、特点、动因和现实意义。郑若玲教授以《中国高校考试招生科目变革70年:困境与方向》为题,分析了70年来中国高校考试招生科目经历的困境以及未来的方向。硕士生杨忠、韦骅峰分别作了《美国优秀学生奖学金竞赛:美国衔接中学与中学后教育的策略》、《清代临桂陈氏科举家族考论》的报告。我院访问学者李兴韵博士作了《竺可桢本科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探讨其历史镜鉴意义。此外,刘海峰教授主持了一场大会报告,张亚群教授、郑若玲教授分别主持了两场分论坛报告。

本次年会从不同视角和专题,全面回顾和反思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教育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成就,不忘教育史学会的初心,继续推进教育史学科更好发展。我院教育史研究所师生以丰富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不仅展现了本院教育史研究的特色,也与学界同仁鼎力合作,共同促进教育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供稿人:2019级博士生 罗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