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我院郑若玲教授为师生们做了国庆节后的第一场学术报告,报告题为《科举对清代社会流动的影响——基于清代朱卷作者之家世分析》。学术例会由杨广云副院长主持,刘海峰院长、武毅英教授等几十位师生参加。
郑若玲教授首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关于科举对社会流动影响的研究的三大学术观点:流动派、中间派和非流动派;其次介绍了其所采用的研究史料——《清代朱卷集成》的基本情况,并介绍了研究的主要方法。之后,郑教授重点介绍了其所统计的有关各层举子的家世出身、举子的姻亲和母系功名情况,以及城、镇、乡分布的比例并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结论:上行五代均无功名家庭的举子想要实现向上流动相当艰难,但一定比例的布衣借着科举得以升迁的事实,说明科举是促进清代社会流动一条公平且重要的渠道;姻亲和母系家族对举子提升社会阶层几无助力;尽管举子向上流动的机会城乡差异很大,但是家世比居住地对举子社会流动的影响更大。
报告结束后,武毅英教授、杨广云副院长、陈小伟博士生等提出了有关当今大学生的社会流动、阶层划分的标准等问题,引起了师生们浓厚的讨论兴趣,刘海峰院长、覃红霞老师、林上洪博士生等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讨论结束后,刘海峰院长对郑老师的研究成果以及敢坐冷板凳的学术精神都做了积极的评价,杨广云副院长也高度肯定了郑老师的学术报告及其客观的学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