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至30日,由澳门大学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在澳门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大陆和港澳台的70多位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两岸四地教育史论坛始于2007年,至今已连续召开八届,成为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同行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且一直保持着小规模高水准的特点。我院刘海峰教授、张亚群教授、郑若玲教授、王璞副教授、文静助理教授应邀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通古今之变——教育·叙事·研究”,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教育史研究、课程与教学、教育政策、教育叙事等议题,发表了研究成果。刘海峰教授做了题为《闱姓赌博:清代广东与澳门的科举习俗》的大会报告,在报告中,刘海峰教授围绕着晚清时期流行于广东和澳门一带的闱姓赌博,即利用猜科举中式者姓氏的一种赌博方式,用珍贵、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讲述,为与会者展开了一幅独特的科举风俗画卷。刘海峰教授指出这些不仅是教育史和科举史上特别的一页,同时也是研究澳门博彩业不可多得的有益材料。整场报告与会者都认真聆听,不时爆发出笑声和掌声。其他的大会报告,如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田正平教授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厅长群体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丁钢教授对以村童与塾师为主题的风俗画的教育诠释,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周愚文教授对吴汝纶的日本教育考察与晚清学制之间关系的探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子江教授对哈佛大学章程的溯源等等,无一不深入而有趣。
在三个分会场,张亚群教授做了《郭秉文的通识教育观及其启示》的报告,郑若玲教授做了《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历史演变》的报告,王璞副教授做了《教育捐赠与教育政策的选择——美国保守主义基金会对大学的资助战略研究》的报告,引来了与会者的关注和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扩大了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史研究团队的影响。文静助理教授也做了《高校课程与教学评估指标设计的理论逻辑》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