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张亚群教授在我院502报告厅作“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取向——‘985、211’工程与‘2011计划’透视”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史秋衡副院长主持,潘懋元教授、刘海峰院长、郑冰冰书记、别敦荣副院长、陈文副书记、王洪才教授、郑若玲教授、陈兴德副教授、郑宏副教授、李国强助理教授等众多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首先,张老师对“985、211”工程政策进行了历史回顾,提出“211”工程是对建国以来建设重点大学政策的延续和扩展。继而,张老师对“985、211”工程建设的成效进行了评论,认为此项政策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影响重大,参与其中的高校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上有了显著提高,一批中国重点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不断缩小,正面效果突出。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更多未能进入“211”工程的普通院校来说,由于受教育政策、资源分配乃至社会评价的影响,在办学定位、办学条件、招生、就业等方面,面临困境。随后,张老师介绍了为弥补此前政策不足而推出的后续政策即“小211工程”计划,并以“洪堡大学的崛起”为例进行对比,有论有据。最后,张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几点个人认识,他认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发展特征,“211、985”工程是以行政计划手段配置教育资源,属于政府行为,但需引进平等竞争和民间参与机制。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对报告内容展开了深刻的讨论。潘先生对于整个报告作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潘先生认为,无论是建国初期建设重点大学、到“211、985”工程以及“2011”计划都是政策产物,其发展是有历史背景的。政策分析应结合当时国情,张老师报告所做的历史梳理非常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再者,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应更强调公平为主兼顾效率,这是符合时代变化趋势的。
冯寅(供稿)